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岱山海岛样板的必然选择,更是应对我县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要。进入新时代,老年人的需求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转变,5月20日,县政协召开了本届政协首场“请你来协商”专题政治协商会议。现把协商有关意见建议综述汇总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顶层体系设计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全社会共识。为此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做好新时代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必须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科学谋划老龄事业发展。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将老龄工作重点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岱山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范围。
2.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协调全县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工作,做好顶层设计。目前老龄委设置在县卫健局,不能很好的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建议借鉴外地做法,将老龄委设在县委老干部局,由县委老干部局负责全县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工作,制定符合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精准发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3.形成社会共识。提高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认识,树立积极健康老龄观,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社会氛围。强化普法宣传,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制度建设,通过法律援助渠道维护老年人权益,减少社会成员对老年人的偏见和歧视。充分发挥各单位涉老工作的职能,加强资源整合,协同推进全县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提供舒适生活环境
1.完善城市公共涉老服务设施。遵循适老性原则和老年友好策略,根据我县老年人实际情况,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相应的老年宜居环境指标与标准,为宜居环境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不断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加大适老化升级改造力度,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
2.谋划建设集娱乐学习生活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活动场所。整合盘活现有低、小、散老年活动场所,重新规划建设一个功能强、档次高、有标志和辨识意义的综合性老年活动场所,将综合性的老年活动场所的筹建提上议事日程,早日落地见效。
3.强化示范引领。以目前“未来社区”“精品村居”建设为契机,选择合适的乡镇社区、村,制定出台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和实施细则,作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加强老年设施建设,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设置要求,并逐步将试点模式向全县推广。
三、畅通社会参与渠道,积极提倡老有所为
1.为老年群体再就业创造社会环境。对生活保障低、本人就业意愿强烈的部分初老人群,相关部门要积极鼓励企事业留用任用,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做好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为企事业和初老群体就业提供保障。
2.积极拓宽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提升老年人进入社会的认同感、融入感,实现老有所为。通过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矛盾调解等多元载体,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社会生活,推动“银龄行动”的开展。
四、破解智能运用难题,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1.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相关职能部门要将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列入年度计划,通过面对面授课、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运用新技术,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2.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应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不断增强老年人在智慧社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1.构建有序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公立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通过创建公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以点带面,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
2.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高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通过专业培训,吸收待业人员经过长期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后上岗,壮大老年人护理队伍建设,保障失能老人基本生活权益。同时进一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进入长期护理保险领域,通过税收优惠等支持鼓励政策,推动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开发。
3.完善贫困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逐年提升渔农村低收入、无退休费老年人的医保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充分发挥“舟惠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其他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解决我县偏远地区留守老年人、因病致贫等老年弱势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