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县政协召开九届三十六次常委会议,就我县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协商。出席会议的有县政协九届常委会组成人员,各委办副主任、市政协委员岱山县工作室负责人、各乡镇活动组负责人及部分市县政协委员、行业代表列席会议。县政府副县长赵红波,县发改局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县发改局关于我县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治常态化情况下,我县服务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逆势飞扬,高位增长,服务业增加值、营业收入、财政贡献度等指标均列全市前列,成绩斐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溢出效果明显。这几年我县聚焦石化产业建链延链强链持续发力,培育和壮大了石化维保和新材料研发测试服务,其中石化维保成为整个服务业发展的引擎和中坚。港口物流业产能得到释放,特别是黄泽山油品储运一期全面投产,鼠浪湖矿石中转及混配矿贸易运转顺利,加之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促进,我县传统海运业迎来自2008年以来的最好态势。二是生活性服务业复苏步伐提速。近年来我县不断推进消费提升,加大消费品牌引进力度并形成地标性消费场所新天地餐饮综合体,同时大力培育网络经济,统筹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旅游服务平台,以节庆和赛事为载体吸纳游客,着力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我县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复苏态势明显。三是金融服务保障有新提升。与前几年相比,金融机构服务驻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新的提升,存贷比逐年提高,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贷款余额同比增幅强劲,融资畅通工程的三张清单制、无还本续贷、循环贷等信贷便利化措施也不断创新。
会议认为,在看到我县服务业发展情况这张亮丽成绩单的同时,也要剖析和正视其中的不足:一是服务业结构还需完善,当前我县服务业基本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整体增长值集中在批发业、修理业、交通业等生产性服务领域,其他服务性产业发展后劲不够,研发设计、大数据产业、大宗物资贸易、国际海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层级不高;二是消费升级推进措施有待加强,商贸服务消费业态不丰富,品牌消费缺乏选择,不能有效刺激和释放县内群众的消费需求;三是社会服务与群众需求尚存差距,特别是群众最重视的教育服务优质资源缺乏,以致每年上百名岱山籍“小升初”生源外流;四是优质金融服务依然稀缺,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
会议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精准把握我县服务业发展态势。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随着绿色石化基地建成投产、长三角一体化实质性推进,原有的二三产业格局被打破,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心也将随之转移。加之“舟岱大桥”即将建成通车,一直困扰我县发展的交通瓶颈将迎刃而解,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相关单位一定要着眼区域发展全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于推动城市创新转型、激发动力活力、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意义,要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市场需求等相关因素,及早邀请专家把脉,深入研究我县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县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超前规划县域服务业的总量和结构,突出重点,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补短板锻长板,精准发力推进服务业高效发展。一是加强招商选商,努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巩固现有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和培育力度,针对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结合我县的产业发展优势,精心设定招商项目库开展精准招商,充分发挥我县自贸区核心区块及绿色石化基地所在地的区位优势,着重在新材料研发、大宗物资贸易、数据和网络经济、海洋旅游等方面发力,参与好每年国际国内现代服务业专场对接会,着力引进、落地一批适合县域县情的配套发展项目,形成滚动连续的良好发展态势,进一步促进我县服务业向现代新兴服务业迈进。二是强化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加快鼠浪湖西三区项目、黄泽山二期、蟹文化产业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基地、豪森大酒店、新天地扩容项目的推进速度,同时抓好衢山区块国际海事服务基地的相关工作,促进在建服务业重点项目早日释放效能。三是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持续深化服务业企业供给侧改革,在现有的[岱服务业](2019)1号文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要素资源差异化保障政策,加大对符合产业导向和社会效果的企业在土地供给、“双控”指标、环保容量等方面的保障力度,通过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双向发力,扶优扶强各类行业,孵化培育新兴产业。另外,加大金融服务机构引进力度,制定出台扶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优质金融服务,切实解决服务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三、加速探索创新,实现服务业迭代升级。一是主动抢占市场框架制高点。依托鱼山绿色石化基地,紧紧咬住大石化产业链,加速推进信息科技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在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两头在外”模式,即市场和服务业注册地在内,研发与人才在外。加强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企业合作,通过聘用“在外智囊”,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原始创新和集约创新,加快科研成果及技术转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应用能力。二是谋划新兴服务业布局。随着“舟岱大桥”即将开通运行,立足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及早构建符合我县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业,如物流仓储、海事服务、电子商贸等。三是完善机制。建设支持服务业领域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服务业人才高地,加大服务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激励和留居等方面的机制,强化人才保障,坚持进中求稳,逐步实现跨步发展,弯道超车。
四、提升服务层级,持续扩大社会消费需求。随着大桥时代的到来,城市服务能级差的存在加之舟岱同城化效应的扩大,消费和服务市场虹吸现象不可避免,舟岱两地社会消费和社会服务领域的竞争将愈发激烈,提升我县商贸服务业和社会服务水平是抵御服务业经济被虹吸的不二途径。一是加快实施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十大商业街区建设,补齐我县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的短板;二是加快实施消费升级措施,加大消费品牌的引进力度,特别是要加快竹屿新区摘地十多年一直未开发的CBD地块的一站式商业综合体的政策处理和开发步伐,进一步补齐我县商贸消费业态滞后的短板。同时,继续鼓励超市、餐饮等商贸流通行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降低消费价格,发展“夜经济”,浓厚消费氛围;三是加快社会服务领域提质扩量,加大资金投入,尽快推进双峰新城的人民医院迁建和高质量学校建设,补齐社会服务优质资源短缺的短板。
五、压实压紧责任,齐心协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服务业已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和建设“四个岱山”的必然要求。各部门要坚持全县“一盘棋”思想,紧盯任务,铆足干劲,合力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县发改局要继续发挥好统筹调度作用,进一步与经信、住建、文旅等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对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抓住关键症结,提出务实可行的措施。各行业的牵头部门要躬身入局,履职尽责,根据《关于加快我县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岱山县2021年服务业考核指标目标任务清单》的要求,切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生活增便利”为重点,进一步做好“放管服”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乘法”,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快打造容错创新的监管环境、公平普惠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县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要深入开展“三服务”工作,主动到企业,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及时掌握情况,研究对策,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县政协要继续围绕我县服务业发展积极履职,通过“小切口”,做好大文章,更多地为“四个岱山”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海岛样板,献计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