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县政协召开九届二十七次常委会议,就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进行专题协商。出席会议的有县政协九届常委会组成人员,各委办副主任、市政协委员岱山县工作室负责人、各乡镇活动组负责人及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公民代表列席会议。县政府副县长刘奋伟,县发改局、县财政局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关于我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以超常规、超举措,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深入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一以贯之打好“五大会战”,奋力开启“四个岱山”新征程,努力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取得了经济社会高质量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省市前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市外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5项指标位居全市首位。6月MEI指数位列全省第4,在经济“逆周期”中交出了一份高分成绩单。
二、国家战略项目和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在县委县政府全力保障下,疫情期间浙石化无一天停工停产,上半年实现产值335亿元,占全省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的1.8%,拉动浙江GDP的1.3%,为进一步夯实浙江经济大省地位提供了“岱山贡献”。舟岱大桥、526国道岱山段改建、燕窝山陆岛交通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岱山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支点作用愈发凸显。
三、产业结构呈现向好趋势。石化产业引擎拉动效果显著,上半年石化产业工业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90%。船舶工业稳中有升,第三产业恢复势头良好。
四、惠企工作卓有成效。创新推出“驻企服务员”制度,开展一对一精准“三服务”,解决各类问题505个。落实减税降费的各项举措,上半年为企业减负4.3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和产能释放。
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岱山县高水平建设最优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及7个子方案,在政策上全方位推进最优营商环境的打造。63 件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实现全流程“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服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六、财政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6.395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986亿元,完成年初的65.1%,增长0.5%,名列全市第二。县级部门日常公用经费和“三公”经费预算压减5%,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七、惠民生保重点力度不减。上半年,民生类支出22.823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3%,较去年增长1.7%。投入9.43亿元用于燕窝山陆岛交通码头、秀山大桥、数字经济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实现群众的安居乐业。
会议认为,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但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相比预期仍有不足,服务业等一批短板较为明显,人才缺乏问题仍需进一步攻坚克难,经济质量与效益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
会议建议:
一、坚定信心,化危为机奋勇前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全省“四大”建设和甬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基地、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储运贸易基地等重大战略项目的深入实施,岱山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全县党政机关干部和广大群众,要按照周书记在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的“观大势谋大局,努力育新机开新局”指示精神,在县委坚强领导下,抓住百年发展未有之机遇,发扬众志成城的鱼山精神,主动应变、奋力攻坚,实现岱山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主动担当,全力保障石化项目。鱼山绿色石化项目的建成投产,促进了一批下游产业在岱落户,在给岱山带来人口集聚和消费的同时,岱山的知名度和政治影响力日益提高。要进一步确立鱼山是岱山的,鱼山是一座大金矿的共识。为鱼山积极当好“店小二”,全县各单位各个部门要主动出击全力以赴服务浙石化职工扎根岱山,特别是保障浙石化“三高”人士(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生活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有关部门要积极上门服务,并通过驻点服务,加强联系联络,增进感情,做好企业落户、注册等工作。
三、优化环境,持之以恒招商引资。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今年县委的重点工程,必须一如既往的抓实抓好。在前段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朝着国际化、便利化、市场化的方向,进一步在政务服务、法治环境、干部能力、担当作为等方面拉高标杆,补齐短板,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始终坚持,县发改局、县投资促进中心要以产业为导向,围绕自贸区和绿色石化产业链关联度较强的产业、港口物流业、商贸服务、文旅产业等,编制好县级层面的招商目录和招商规划,以国内、国际的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优质企业为目标,开展靶向招商。组建专业性强的团队专门负责沟通联络,达成初步意向后交给对口部门盯紧盯牢、签约落户。同时做好全程服务工作,务必使项目良性运作起来,开花结果。
四、深度挖潜,持续拉长人口短板。岱山现在60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33%,人口老龄化严重,随着大桥开通,舟甬、舟岱同城化趋势加快,有效劳动力流失将成为制约岱山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破解这一难题就要更加关注教育对人口集聚的杠杆作用,通过各部门协同努力,切实提高岱山教育质量,吸引更多外来人口留居岱山,也能减少本地优质生源的流失。要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产业,围绕年轻人和鱼山“三高”人士的生活和消费需求,将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从保障型向品质型转变。现阶段,除加快夜经济配套设施和新天地广场建成营业外,要围绕“商业街区建设任务清单”加快商业经济布局,打要一个集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以满足广大群众生活消费需求。
五、齐抓共管,在收支两端发力。要想办法做大财政蛋糕,推动重点项目、新引进企业税收充分落地,依法依规做到应收尽收。要围绕自贸区政策优势,大力发展自贸区大宗物资商贸,全力促进石化维保和新材料产业在谈项目落地,推进已经落户的浙江瑞程、龙朴科技、海宏新材料等项目投工投产,释放经济效能。要抢抓政策窗口期,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加快发债项目的梳理和立项,高频率向上对接,争取专项债券、特别国债、项目补助等上级资金,进一步推进海岛大花园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要在企业帮扶纾困和“三服务”上持续发力,积极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切实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要形成合力,在投资收益、国有资产划拨、财政补贴收入等方面算好经济账,提前研判经济运行中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在降费减税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方面加强宣传,适时、适度向社会公开,提高公众知晓度。同时,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不必要的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重点项目、民生项目上。
六、科学规划,描绘好“十四五”蓝图。现在岱山的方位和区域优势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要邀请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团),高起点、高标准、高视野谋划我县“十四五”规划。把专家的智慧和岱山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十四五”规划既有宏观的方向性、指导性,又要有推动岱山经济发展的实操性。这个规划更重要的为未来“十五五”“十六五”奠定基础,是岱山质的飞跃的起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传导责任,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从现在开始,要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咬定目标不放松。对未开工的项目抓紧落实;已开工的要按照时间节点,产生效益;推进比较慢的,要查摆分析,破解难点,消除阻隔。要提高干部能力水平,加强学习,为干部水平提高搭建平台,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努力书写建设“四个岱山”和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的高分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