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的协商纪要

作者:   发布时间:2019/4/15 16:46:57   点击数量:13047

329,县政协就支持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召开专题政治协商会议暨民生协商论坛。县政协主席陈雅君、副主席方信伦,秘书长潘海涌出席会议,部分市县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公民代表和县政协相关委室负责人列席会议。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徐华军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政府办公室、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和县审招办负责人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汇报。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委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系列政策措施,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持续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减负,扎实推进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一)政策保障务实有力。根据上级相关精神,立足县情实际,相继出台一系列减负政策,累计减免全县企业各项费用数亿元,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同比提升明显,增速位列全市前茅;(二)融资瓶颈有效突破。通过帮扶优质企业挂牌上市,调整贷款利率、转贷使用费,降低担保门槛,加大信贷投入等举措,企业的金融受惠面不断扩大,融资成本高、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三)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快提速。在相关政策激励下,工业机器人、智能设备、智能系统在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效,全市唯一上榜“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花落金海智造;(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波谲云诡的情势下,全县各相关部门出实招、抓落实,通过实施积极的配套金融政策扶持机制、引入境外资本来岱投资、防范外贸商事法律风险等举措,帮扶企业破冰前行,实现今年第一季度出口额同比逆势大幅增长。(五)政企关系更加融洽。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用制度加以确立和规范,走企业服务企业成为常态,并围绕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政商亲清、文化清新五个纬度,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廉洁岱山”建设的实施方案》,政企关系“亲”上加“清”。

本次会议结合前阶段政协委员、部分企业和公民代表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的情况,总结分析我县当前在支持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重大轻小”、“重强轻弱”的现象,在政策执行方式上表现为简单化、机械化;二是抓政策落实的韧性尚需增强。在抓政策落实过程中碰到的“疑难杂症”,虽能认真研究解决办法,但缺乏一抓到底的狠劲;三是政策红利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有些政策享受的条件和门槛设置过高,有些政策没有紧跟企业发展业态变化,使得政策功效发挥打了折扣;四是金融环境措施有待优化完善。资金续贷、转贷、担保及由此引发的资金周转受阻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困扰着企业,制约了企业发展,金融环境亟待优化。

会议建议:

一、深化认识,自觉扛起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重任。民营经济是推动岱山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岱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民营经济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推动创新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强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上下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并以之为指引,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委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紧抓新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引导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强岱山经济才能强,要把各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作用,包括民营经济发展中创业兴业的成功人士和先进典型等宣传到位,一方面让企业提高各项涉企政策的知晓度,另一方面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关心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企业经营者要加强自我提升,练好企业内功,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新一代企业经营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优做强。

二、加大力度,扎实推进政策落地见效。(一)夯实政策落实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要把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涉企政策作一个全面疏理,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细化,细化成更具操作性的措施;对已实施和落实的政策进行“回头看”,看政策的实施效果、企业的受惠程度;对部门正在制定的政策,要多征求企业的意见,确保政策措施接地气;对上级即将出台的政策意见,要加强研判,结合我县民营企业特点,积极为企业争取。全县上下要在思想深处切实增强此项工作的责任担当,避免对政策的片面解读,造成效果与初衷偏离,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抓好政策落实的主体责任,一抓到底。(二)加强政策研究提高效用。政策实施既要兼顾统一性,又要兼顾特殊性。对于像“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中一些设置不合理的指标,相关部门要联合研究汇总,一方面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另一方面要制定出台相应的补充政策,把具发展潜力、优质的企业在评价框架下的劣势予以弥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让处于创业期、上升期的中小微企业有机会享受政府扶持,得到更多发展空间。(三)增强政策实施的公平性透明性和延续性。对有享受额度的政策要事先告知全县各企业,按照“谁先申报谁先享受”的原则进行,并及时公示通过审核的企业和剩余额度,接受社会监督。对正在执行的政策要保持协调性,避免政策的同向叠加。政策确需变更的,要提前通知相关企业,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

三、提升服务,营造亲商安商良好氛围。(一)正视不足抓好整改。相关部门要认真查找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出现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列出清单,抓好整改,当好企业的“娘家人”,做好“店小二”。进一步树立“数据跑”代替“企业跑”的服务理念,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网上办事界面设计、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技术支撑,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增强企业获得感。(二)创设平台化解债务难题。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企业债务协调小组,通过债务协商平台,召集债务各方,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化解因债务链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制约。(三)建立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建立乡镇、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确定相关领导联系一家或几家企业,定期走访,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听取企业经营者意见,做好政策解读和适用辅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四、靶向施策,释放政策最大红利。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留用过程中需区别对待,不可生搬硬套。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所需人才的档次相应较高,政策适用的条件和门槛可以较高,一方面让此类企业享受一定的政策红利,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高门槛倒逼企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对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类型的企业,所需人才在学历、文凭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政策的适用条件应作调整,确保政策适用性强、覆盖面广。同时,由于岱山地处海岛,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招才留才,要加强对本土实用人才、技术骨干的倾斜,保证本土人才存量,培养和激励本土人才干事创业,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实现民营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五、创新举措,优化企业经营金融环境。(一)降低企业申报门槛扩大资金适用范围。用好用活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岱山县支行制订的《2018年信贷支持岱山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全面落实无还本续贷类、随借随还循环类和中长期流动资金类贷款产品,充分满足企业应急转贷需求。进一步扩大续贷政策适用范围,有效解决“过桥贷”问题。对市场前景好、经营诚信的企业不断贷、不抽贷。探索民企通过应收账款、存货、设备、知识产权、金融资产等进行动产融资机制,拓宽民企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二)建立金融机构与民企对接平台。成立专业金融服务团队,定期到经济开发区、汽配小镇等中小型企业集聚地开展融资对接会。企业信用入选标准由有关部门、园区与合作银行商讨确定,有效推动银企资金对接。(三)解绑担保负担。对主营业务和发展前景良好但受担保链牵连的企业,债权银行要在免除利息、代偿本金的基础上,给予无需抵押和第三方保证下的本金平移,根据企业经营情况按基准利率分阶段进行偿还,减轻担保企业负担。允许联保企业按实际使用的贷款金额比例承担各自的联保责任,对已经按以上比例代偿的企业免除承担其他联保企业尚未代偿部分的贷款利息和罚息。对积极履行代偿责任的担保企业,债权银行适当减免相关费用。
浙ICP备09009791号-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岱山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www.dszx.gov.cn
地址:浙江省岱山县高亭镇鱼山大道681号 Tel:0580-4470665 E-mail:dszx4471896@163.com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网乐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