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我县消防安全工作的视察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9/5/5 16:45:58   点击数量:8495

近期,国内外火灾频发,从凉山木里大火到人类文明的瑰宝巴黎圣母院被烧,消防安全再次敲响警钟。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消防安全工作切实有效开展,认真吸取火灾事故教训,确保我县消防安全形势平稳,近期县政协组织相关委员对我县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视察。视察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县消防救援大队、岱西镇专职消防队的队伍建设情况,南峰石油中转站、华润万家超市、太阳城小区等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专题听取了县消防救援大队关于我县整体消防安全工作的介绍,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座谈,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消防安全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我县消防救援能力不断提升,体系不断完善,消防投入不断加强,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县消防救援大队工作执行到位,我县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事故,确保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主要体现在:一是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完备的消防安全防护体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消防工作的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二是坚持预防为主,构建“立体化防控”,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关键节点的隐患治理,全力确保我县消防安全形势稳定。三是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消防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消防安全保障。

二、对我县消防安全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虽然我县消防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但消防安全工作中依然存在消防安全认识不足、宣传教育氛围不浓、消防队伍力量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强化消防宣传教育。一是加强群众消防知识宣传力度。要将消防宣传教育置于首要地位,真抓实做,让全民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各类传播媒体的宣教作用,有针对性地宣传防火、灭火常识,提醒群众自觉做好火灾防范工作。要及时报道消防工作动态、重大火灾信息、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加深社会公众对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提升各企业单位消防安全意识。积极引导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在消防工作中自检自查,自改隐患。定期培训演练,长鸣火灾警钟,紧盯突出问题,加大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普及消防知识和消防法律,不断提高企业的消防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三是协调关系,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注重发挥职能部门和社会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强化部门消防工作分工和责任落实,形成政府领导、专门机构组织、单位和群众广泛参与的消防工作新格局。加快完善消防安全的顶层设计,全面加强督促检查和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消防保卫力量的发展、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以及重大火灾隐患的预防整改等重大问题,确保全面履行法定的消防安全职责。

(二)加大消防经费投入。一是加强消防设施投入。在配备装备器材上,考虑岱山与舟山本岛消防设施共享性差及目前岱山高层建筑等情况,通过对历年来的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分析研判,配备一些针对性强、专业性高的特种装备。既考虑实用高效,又适应海岛地区地域救援特点,比如登高车辆等。在乡镇消防站建设上,立足岱山海岛实际,外岛乡镇不能共享本岛救援设施,进一步增加基层消防站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强化“乡镇消防站”的建设。二是适当提高乡镇消防站消防员工资待遇。乡镇消防站作为我县消防力量的补充,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消防救援工作。按照“专职和义务”同步建设的原则,建议进一步加大落实乡镇消防站消防员的待遇,通过提高补助、执勤津贴、工资福利等待遇,构建适应岱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消防补充力量,稳定基层消防队伍,从而全面加强救援保障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增强消防队伍自身建设。一是拓宽思路,提高能力。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消防救援队伍全面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队伍职能将大幅拓展,对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不断加强学习,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思想,打牢战训基础,进一步提高队伍灭火救援能力,创造性地指导开展工作,不断提升消防救援应急保障水平。二是积极推进联动保障。要深入分析岱山当地发生突发灾害事故的基本特点,制定比较科学、完善的保障预案,使得联动单位的相关责任人、保障途径以及出动方式等得到进一步的明确,从而保证联动单位可以进行及时响应,形成比较有力的支援。三是立足职能,实施有效培训。要积极地做好对救援队伍的培训,根据岱山实际需求,加强对基层社区消防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更好地增强补充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整个消防队伍的水平,能够在需要时,第一时间为各类突发事故提供充足的救援力量。

浙ICP备09009791号-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岱山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www.dszx.gov.cn
地址:浙江省岱山县高亭镇鱼山大道681号 Tel:0580-4470665 E-mail:dszx4471896@163.com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网乐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