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东沙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9/6/4 16:45:06   点击数量:13338

为全面了解我县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根据年度工作计划,521,县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在方信伦副主席的带领下,对东沙汽船配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视察组一行实地察看汽船配科创平台、小微企业孵化园、重点企业智能化无人车间等项目建设情况,听取东沙镇关于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就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进行座谈交流,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沙汽船配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东沙汽船配特色小镇创建于2017年,以汽船配产业、生产型服务业、展览旅游业、生活配套业为产业定位,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设面积约1平方公里,东至余燕线、南至环岛北路、西至盐田、北至拷门养殖场。

目前,小镇共有汽配企业52家,船配企业12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家,2000万规模以上汽船配企业9家。2018年完成企业(团队)孵化5家,引进汽船配企业2家,科研机构1家,与浙海大研究院合作成立1博士后工作站,2018年汽船配小镇实现汽船配工业产值30亿余元2019年,小镇将加快建成银岱公司内饰件扩能项目、华晨厂房新建和岱津科技项目投产,促进成长型企业孵化,完成小微企业园建设,打好系列组合拳,稳步推进智慧汽船配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集聚效应尚未形成。目前,小镇初步形成的汽船配相关企业64家,总体规模偏小,加之岱美、华晨、岱津等企业的扩能增产项目尚未建成投产,核心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壮大的带动效应未能发挥。

2.发展环境需优化提升。小镇当前的建设处起步阶段,受限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用地指标等要素的制约,小镇发展的活力没有得到有效迸发。

3.产学研科创水平有待加强。由于岛城区域位置、发展水平等因素,企业在引才留才方面存在短板,以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创意识和科研转化程度不高。

三、意见建议

1.夯实发展基础,逐步壮大规模。立足东沙镇文化、旅游、生态和区域等优势,进一步树立规划引领、产业主导、融合发展的理念,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统筹实施市政公用设施改造,配套完善道路、水电气、公共交通、电视通信网络等设施,加快改善小镇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抓住强化小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契机,带动全镇整体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彰显特色小镇建设的民生属性。在产业打造上,突出产业特色,做好主导产业文章,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积极做好生活、生产、生态的有机融合,谋划培育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镇融合的小镇特色。在规模效应上,要注重发挥主导产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在现有工业、产业基础上,以岱美、华晨、岱津等核心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其资金实力雄厚、产业发展稳健、建设大项目、布局产业链的天然优势,形成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并围绕主导产业,延伸相关产业链,按照规划时间表和路线图,遵循市场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扩大特色小镇规模。

2.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政策方面,在财政资金、项目审批、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形成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完备政策体系。资金方面,一方面加强与省、市财政现有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的衔接,积极向上争取。另一方面,整合特色小镇的各类补助资金,通过提高税收返回比例等措施,切实增强特色小镇建设的可支配财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用地方面,要创新管理模式,尽量优先确保特色小镇重点项目、基础设施用地指标。同时注重存量挖潜,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工业园区二次开发等,以存量建设用地异地置换等方式增加用地指标,解决特色小镇用地问题,并探索在流转土地中让当地群众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就近解决就业问题的建设模式,使特色小镇成为新的价值洼地。同时,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准入门槛。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特色小镇建设范围内建立“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努力营造特色小镇宽松便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和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

3.注重引才留才,增强科研转化。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抢人大战”的背景下,结合当前我县发展情势,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对应的招才引才政策,吸引一批企业有用人才。企业和相关部门为各类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入托入学、家属就业安置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使企业所需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适合企业发展的本土实用人才和蓝领技术骨干,保证本土人才存量,并加大对本土人才的政策激励倾斜,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创新的热情,营造“重才、爱才、育才”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对接。根据小镇产业发展现状,确定重点技术攻关,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科研院校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开放科创平台,提升效用。因中小微企业无法承担科创平台建设资金投入,以致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产学研结合先天缺失。相关部门一方面要抓好各项涉及科创平台建设的政策落地,加快推动科创平台建设,提升平台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科创平台面向全镇乃至全县企业开放使用的机制,提高平台运行成效,把企业的“产学研”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浙ICP备09009791号-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岱山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www.dszx.gov.cn
地址:浙江省岱山县高亭镇鱼山大道681号 Tel:0580-4470665 E-mail:dszx4471896@163.com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网乐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