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县政协召开九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就我县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情况进行专题政治协商。出席会议的有县政协九届常委会组成人员,各委办主任、副主任、各乡镇活动组联络员、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及公民代表列席会议。县政府副县长司徒贤存、县文明办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文明办负责人关于我县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县因地制宜,创新理念,积极推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治理水平共创建、同提升,效果明显,在城市治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的同时,全县的市民文明素质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志愿服务、“最美岱山人”等已经成为岱山城市的闪亮名片。
会议认为,目前,我县上下正积极推进“港区明珠·自贸港城”建设,积极准备争创国家级文明县城的大背景下,对我县的市民文明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对标新定位新要求,我县市民素质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市民日常行为规范有待提高。如乱丢垃圾、乱插队、随地大小便时有发生;二是市民的公共意识需要加强。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行人乱闯红灯现象还是存在;三是城市的管理还需要更精细。如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经营占道现象依旧存在,市政公共设施损坏修复不及时,导致“破窗效应”时有发生。四是城市的建设品位提升不快,城市的建设品位不高。城市小品和家具布置满足于只求所有,缺乏时尚、高端的城市元素引领和装扮。
会议建议:
一、涵养城市精神,增强主体意识
一是要注重培养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深厚支撑。要进一步提炼切合岱山实际的城市精神,培养市民的包容开放心态,把精神价值、文化内涵融入城市街巷和居民生活场景,将城市精神渗透进市民日常生活,让城市有根有魂、有温度有魅力,让精神文明的力量奔涌激荡,使越来越多的市民和着岱山精神文明的脚步永不停歇。二是要充分发挥市民主体作用。市民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主体,不是旁观者。不断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努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完善“志愿岱山”服务行动,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蔚然成风;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带动广大市民弘扬崇尚文明、践行文明的新风尚。
二、明确目标定位,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要拉高标杆,追赶超越。以国家级文明县城创建为标准,以建设“湾区明珠•自贸港城”为目标,坚持严要求、高标准,让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与之匹配。二是要强化领导,高度重视。县文明办要把提升文明素质作为“城市文明双提升”重要抓手,明确相关部门和乡镇的目标任务。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紧密配合,齐抓共管,要妥善处理好业务工作和“城市文明双提升”的关系,真正把创建文明县城转换为提升市民素质的强大动力。
三、增加财政投入,彰显城市品位
城市文明建设,要注重城市硬件投入。硬件投入是引擎,投入少了或不均,市民素质素质提升这些“软件”无疑就会效果不佳。要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通过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等有效举措,多管齐下,扎实推进城市硬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积极开展“城市家具”和“城市小品”提升行动,做好街景美化、城市绿化等城市空间环境的升级改造,注重细节上的完善和点缀,精心设计、精品打造,有效提升城市品质品位,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提升对市民文明素质的规范促进作用。
四、强化监督管理,实现久久为功
一是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文明素质提升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根据《舟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倡导的文明行为,针对不文明行为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打击,以法治化手段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像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很多驾驶员以前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但通过持续严管重罚,现在已慢慢养成文明习惯。二是要建立管理长效机制。管理出素质,管理出文明。各部门要把开展专项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久久为功,在抓好问题整改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把日常管理抓得更实、更细、更到位,切实解决一些领域和环节管理缺位的问题,对主要区域要做到24小时动态管理,确保文明县城创建成为长远之举。
|